前端装饰器模式快闪
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大转转FE Author 大转转FE
(给前端大全加星标,提升前端技能)
转自:大转转FE
狸猫换太子
北宋真宗时,有李妃和刘妃两位小主都有了龙种,谁生了儿子,谁就能豪横。谁曾想刘妃不是个善茬,把剥了皮的狸猫换了李妃刚生完的孩子。天可怜见,执行任务的宫女人性未泯,将孩子送往八贤王处抚养,这才引出后来,包拯陈州放粮救李妃,仁宗认母家团圆。那位说了,好好的谈装饰器模式这怎么说上故事了。各位看官不要急,这前端装饰器模式的实现核心其实就在这五个字上,天空飘来五个字,那都不是事,串了串了……核心其实就在这五个字上——狸猫换太子。
装饰器模式
咱们闲言少叙,言归正传。装饰器模式是设计模式的一种,是为已有功能动态的添加更多功能的一种方式。重点体现了设计模式六大原则之中的单一职责原则和开闭原则。单一职责很好理解,就是专心,就是一个函数只做一件事情。开闭原则是指要对扩展开放,对修改关闭。
说人话,就是在原有功能不变的前提下要加功能、加需求,不是去动写好的函数,而是想办法扩展。这个想出来的办法就是装饰器模式。
最简单的实现
现在我们先来个最简单的实现。假设有如下一个场景,定义一个启动函数,执行就会打印"start"。
let start = function () {
console.log('start')
}
start();
好了,现在产品来了,他说启动之前,需要加入一段自检功能。最快的方法当然就是在 start
函数里添加一段检查代码。但是这就违反了设计模式的单一职责原则和开闭原则。这时候就是装饰器模式大展身手的好时候了。
let start = function () {
console.log('start')
}
const _start = start;
start = function(){
console.log('check');
_start()
}
start();
对于原函数,我们没有做任何的修改,因此不必担心原有功能受到影响。首先将原函数对象地址赋值给新的变量,然后重写原函数变量。重写的函数首先加入自检功能,然后执行上面备份到新变量的原函数。这样就实现了一个最简单的装饰器模式。你品,你细品,有没有狸猫换太子的味道。
装饰器模式与代理模式
我想到了这里,你应该对于装饰器模式有所掌握了。所以我们趁热打铁,来认识一下装饰器模式的兄弟代理模式。代理模式也是经典设计模式的一种,和装饰器模式的共同点是都不改变原有功能。代理模式决定了能不能访问到原有功能,是一种控制。装饰器模式决定了你能访问到的是加了其他哪些功能的原有功能。如果非要类比的话,那么代理有点像防火墙,装饰器有点像你买的快递的各种快递外包装。
在 ES6
中提供了一个新的标准内置对象 Proxy
,就是代理模式的实现。你可能已经知道了在 Vue3.0
中将会通过 Proxy
来替换原本的 Object.defineProperty
来实现数据响应式。
语法
let p = new Proxy(target, handler);
target
是用 Proxy
包装的目标对象(可以是任何类型的对象,包括原生数组,函数,甚至另一个代理)。handler
是一个对象,其属性是当执行一个操作时定义代理的行为的函数。Proxy 支持 13 种拦截操作,几乎涵盖了对象函数操作的方方面面,完全够开一个新的专题,所以这里就先不做扩展。
装饰器模式与面向切面编程
面向切面编程和面向对象编程一样,是一种编程的思想,是对面向对象编程的一种补充。在后端开发使用的 Java
框架 spring
的特性中有一项特性就是 AOP,面向切面编程。所以到底什么是切面,如果是后端开发理解,还需要引入好多其他术语概念,但是我们前端有 koa 啊,有洋葱模型呀。洋葱模型就是一个切面。
我的函数方法就是洋葱的核心,我想在方法调用前后做一些事情,比如打日志、算时间等等,这时候就将我们的函数方法包裹起来,再加一层,这就是面向切面编程。思考的是程序执行的位置。面向对象编程可以让我们方便抽象和管理我们的代码,而面向切面编程的重点在于解耦和复用。而装饰器就是实现面向切面编程的一种方式。
源码级别的实现
function.before 和 function.after
在 webpack 和 babel 还没有大行其道之前,比较经典的 AOP 实现方式就是 function.before 和 function.after,同样我们也可以用他们来实现装饰器模式。
Function.prototype.before = function(fn){
var _this = this; // 用来保存调用这个函数的引用,如func_1调用此函数,则_this指向func_1
return function(){ // 返回一个函数,这个函数包含原函数和新函数,原函数指的是func_1,新函数指的是fn
fn.apply(this,arguments); // 执行新函数
return _this.apply(this,arguments); // 执行原函数
}
}
Function.prototype.after = function(fn){
var _this = this;
return function(){
var r = _this.apply(this,arguments); // 先执行原函数,也就是func_1
fn.apply(this,arguments); // 再执行新函数
return r;
}
}
var func_1 = function () {
console.log("2")
}
func_1 = func_1.before(function () {
console.log("1");
}).after(function () {
console.log("3");
} )
func_1(); // 输出1、2、3
Object.defineProperty()
后来,我们有了 webpack
和 babel
。Object.defineProperty()
的作用就是直接在一个对象上定义一个新属性,或者修改一个已经存在的属性。
/**
* param obj 当前操作对象
* param prop 需要定义的对象属性名称
* param desc 属性描述符
*/
Object.defineProperty(obj, prop, desc)
属性描述符包括数据描述符:value,writable
;存取描述符:get,set
;描述符:configurable,enumerable
;这个方法可不得了,存取描述符 get,set
是 vue
框架的基础,而数据描述符就是 Babel
实现装饰器的基础。
Babel
将我们的@函数名最终转换为
Object["define" + "Property"](target, property, desc);
由此可见,装饰方法本质上还是使用 Object.defineProperty()
来实现的。
function before(target, key, descriptor) {
const fn = descriptor.value;
return {
...descriptor,
value() {
console.log('before')
return fn.apply(this, arguments);
}
}
}
function after(target, key, descriptor) {
const fn = descriptor.value;
return {
...descriptor,
value() {
let result = fn.apply(this, arguments);
console.log('after');
return result;
}
}
}
class Test {
@after
@before
func(){
console.log('func')
}
}
const test = new Test();
test.func();
经过 Babel 编译后运行,可以输出:before func after
工程化的实现
此处以 webpack
打包项目为例,如果在一个 webpack
打包项目中你还没有使用装饰器,那么你的项目在开发效率和代码重构上就还有提升空间。如果你使用 babel6
,安装并配置 babel
插件 babel-plugin-transform-decorators-legacy
,如果使用 babel7
,安装并配置官方插件@babel/plugin-proposal-decorators
。完成配置后,可以将项目中无关业务的功能尝试使用装饰器的方式实现,如登陆条件判断,防抖,节流,埋点统计等。
觉得本文对你有帮助?请分享给更多人
关注「前端大全」加星标,提升前端技能
点赞和在看就是最大的支持❤️